首页

女王sm绿

时间:2025-05-25 19:42:46 作者:海峡两岸青年学生在沪体验端午民俗 艾草清香与AI科技相遇 浏览量:64501

  中新网上海5月24日电 (记者 陈静)24日,第三届“一校三区”台联联谊暨海峡两岸青年学生传统文化交流活动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艾草清香与AI科技相遇,传统民俗碰撞数字创意。

嘉宾与海峡两岸学生代表共同完成了乙巳蛇年端阳两岸祈福纳吉仪式。(华东师范大学供图)

  香囊寄情、雄黄纳吉、兰汤祓禊,三礼既备,四方荣光……当日活动中,现场嘉宾与海峡两岸学生代表共同完成了乙巳蛇年端阳两岸祈福纳吉仪式,以亲身体验同续千年雅范,祈愿健康平安。两岸青年学生还共同表演了汉服花式空竹《龙腾盛世》。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台湾同胞联谊会、华东师范大学共同指导,由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携手上海市普陀区台联、长宁区台联、黄浦区台联共同举办,以“两岸端午艾相连 AI共展新画卷”为主题,旨在通过科技与文化的交融,搭建两岸青年心灵沟通的桥梁,以传统为根、以创新为翼,共绘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崭新图景。上海市台办副主任庄潜、上海市台联党组书记李海泳等出席活动。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吴健向海峡两岸嘉宾及青年学子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两岸同胞同宗同源的文化基因,端午习俗中沉淀了爱国精神与家国情怀,是两岸青年共同的精神根脉。华东师大持续通过创新性文化活动搭建两岸青年交流平台,以数字化手段活化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在沉浸式互动中深化文化共识、凝聚血脉亲情,这正是两岸青年共同的文化基因的生动表达。

  活动创新性融入科技元素,《AI中国节·端午》视频展示了科技如何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记者看到,现场嘉宾代表和两岸青年学生代表共同上台,从“端午关键词”中随机抽取词语,由AI现场生成活动主题海报。海报中有乘风破浪的龙舟、艾草和粽子包裹着的乡愁、醇香的雄黄酒、五彩绳化作数据流构筑起横跨海峡的桥梁……这些历经千年的端午符号,通过AI的“笔触”,生成一幅“两岸共展”的文化新画卷,勾勒出海峡两岸共同的文化基因。

《京魂扇韵》舞蹈融合京剧元素与传统扇舞的表演,诠释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华东师范大学供图)

  表演环节,黄浦区台联选送的《京魂扇韵》舞蹈融合京剧元素与传统扇舞的表演,诠释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长宁区台联选送的男女声二重唱《归》承载着思念与团圆,唱出了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深情。普陀区台联选送的舞蹈《如愿》表达了对父辈奋斗的致敬,以及对家国团圆、山河无恙的深切祈愿。这些节目通过传统与现代元素的完美融合,点亮了海峡两岸青年共同的文化记忆,增强了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情感联结和中华文化认同。

两岸青年学生在旱地龙舟赛车活动中体验民俗。(华东师范大学供图)

  游园会将端午节传统文化体验推向高潮。旱地龙舟赛车、粽叶运乒乓、艾草锤制作、艾草香囊制作等多种中华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吸引了众多参与者,让两岸青年学生和台胞台属在动手制作及友谊赛中感受端午节的独特魅力。(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北京364个灾后恢复重建和增发国债项目力争上半年开工

但机遇与挑战并存,不少问题也因“贤良泼水”的兴起显现出来。譬如,由于游客涌入、工程队进驻,贤良镇的环境保护压力激增。诸如垃圾倾倒不规范、游玩线路垃圾桶放置不合理、禁钓河段偷钓等问题日益凸显。

云南滇中新区韩国招商引资推介会在首尔举办

此外,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控温控裂技术难度大、质量要求高等难题,建设管理团队打造每月实际生产13.86万立方米的预冷混凝土智能环保拌和站,同时配备智慧调度控制中心、引入混凝土智能温控系统,搭配风冷+片冰+冷却水混凝土预冷施工工艺,实现混凝土全过程、自动化温度监控,确保达到混凝土强约束区浇筑温度不高于16℃、弱约束区不超过18℃及自由区不超过20℃的设计指标。

如何向天空寻求更广阔发展空间?专家学者畅谈低空经济

衢州9月27日电(董易鑫 吴怡婧 毛敏安)鼓三通,礼乐先锋三遍,司仪宣布“启户”。今年是孔子诞辰2575周年。9月26日,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沟溪村举行了孔氏祭典,参加祭祀的嘉宾和孔氏宗亲在此共同缅怀孔子。

清华大学成立心理与认知科学系

“我们深刻洞察到消费者对于健康与美味兼得的需求,因此在产品研发上进行了大胆尝试。通过创新技术和精准的市场洞察,我们推出了如乐事‘减50%饱和脂肪’薯片、百事无糖生可乐等明星产品,旨在助力消费者形成多样化的膳食结构,同时享受美味与健康。”谢长安说。

马英九和台湾青年登长城同唱《长城谣》

山东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术才在作题为“复杂地质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预报预警和安全控制”的学术报告时提到,在突水突泥治理中,传统方法是早期以排为主,过渡到排堵结合、限量排放,导致封堵不彻底。山东大学团队利用交叉学科优势,提出以精细化探查与关键孔为核心的长效治理设计方法,“封堵后,地下水在围岩内部循环,避免了对环境的影响及动水对结构的长期破坏和二次涌水”。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